- 作者 RUISTA
- 2025-06-19 09:42:15
- 行业动态
江苏能源发展坚定“礼让”生态保护
《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》于5月底施行,将一批珍贵、濒危动植物资源的系统性保护纳入法治轨道;国网江苏电力近日又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电网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集》,以一系列创新实践讲述与自然“珍宝”友好相处的故事,展现能源转型与生态保护“双向奔赴”的江苏探索,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根基。
新施行的《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》明确规定:优先保护具有高自然价值、功能价值、经济价值、文化价值的典型生态系统,包括长江、太湖、沿海滩涂等流域区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。重点支持对银缕梅、宝华玉兰、秤锤树、丹顶鹤、麋鹿、中华虎凤蝶、拉步甲、长江江豚等珍贵、濒危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研究。
新济洲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洲,也是我国首个长江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。南京市江宁区多年前便启动新济洲生态移民工程,迁出居民1100余户,全面整治19.8公里江岸线,关停搬迁52家“散乱污”企业,系统推进“还绿于江”“还湿于滩”。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同步跟进完成配套电网改造升级,新增高压专变3台、综合变7台,敷设高低压线路共计18公里。
如今,在新济洲,依托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,遍布树丛草甸的智能监测点实时记录鸟类活动,沿江密布的水质传感器敏锐捕捉水体变化。被誉为“鸟中大熊猫”“鸟中国宝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,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苛刻,是生态环境的“挑剔”指标物种。
这两年,在江苏高邮、高淳、盐城等生态优良区域,它们的身影日益活跃,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。如何平衡电网建设运维与珍稀鸟类保护,成为一道现实考题。2024年初春,国网江苏电力在上河至高邮500千伏线路增容改造工程勘测中,发现多处旧塔上栖息着东方白鹳,全线排查确认栖息点达90余处。
工程推进不能惊扰“国宝”:施工团队展现出高度的生态自觉,为避免施工物料触碰鸟巢,在巢穴上方专程架设防护网;为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干扰,大型牵张设备作业点特意设在远距鸟巢600米之外……在一系列精细化、人性化的保护措施下,白鹳“夫妇”得以在铁塔上安然孵育新生命。
护鸟行动在江苏持续深化。今年3月,在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支持下,国网盐城供电公司联合市观鸟协会,启动东方白鹳繁殖种群拉网式调查;牵头建立多部门、多团体参与的联合救助机制,截至5月底已成功救助20只东方白鹳。目前,盐城已记录到163个繁殖巢穴,种群数量稳步增长,分布范围持续扩大,印证了保护实效。
将生态保护前置,江苏电网探索出科技护鸟新路径。记者获悉,国网江苏电力联合地方湿地管理部门,融合电力大数据、长期鸟类观测记录及无人机巡查信息,综合考虑铁塔位置、高度等参数,构建了大型鸟类筑巢点智能预测模型。国网句容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满足宝华镇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,计划建设镇江华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,而原规划下蜀至华南线路段有3个基塔位于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红线内。为最大限度降低对公园生态影响,特别是守护好珍稀的宝华玉兰及其生境,公司果断调整方案,将规划塔基移出保护区范围,坚决维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。
随着服务苏州主网架的越溪500千伏变电站今春投运,原跨越太湖的部分老旧线路完成历史使命。为彻底消除湖面视觉污染、助力太湖生态修复,电力部门果断实施“退塔还湖”工程。施工人员采用空中、水面、水下立体作业方式,安全拆除了服役多年的铁塔与导线,昔日湖上“蛛网”一扫而空;提升太湖“颜值”,更优化了水鸟翔集、鱼翔浅底的生态家园,让万顷碧波重现清朗开阔。